关于对政协巴彦淖尔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2号提案的答复
朝格吉勒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图书馆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学科齐全、品种丰富、类型多样,可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的人群需求的特点,吸引着大量对科学文化知识渴求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以及个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构建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开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日益增长。为此,市图书馆陆续购置了多台电子借阅设备,包含电子书借阅机、电子期刊自动借阅机、少儿阅读学习一体机等,还引进了数字资源阅读卡,为读者提供海量的电子图书资源、学术视频等数字资源,实现了传统与调度和数字阅读融合推进、互通共享的建设目标。另外,市图书馆还积极与社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立图书共建点,在杭锦后旗花园社区、乌兰布和治沙局、巴彦淖尔市救助站、巴彦淖尔市公安局等地设有22个图书共建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同时,草原(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及图书馆总分馆也在不断完善中。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图书馆借书还书难的现状,满足了不同读者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2019年,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60837人次,其中自学人次130788人次、流通人次73631人次、查阅人次335人次,外借册次154237册、修补图书1141本,发放借阅证1442个。图书馆的设施设备等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流动图书服务工作
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良传统,我市各级文化单位一直把深入基层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每年年初全市“三下乡”活动启动起,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民间剧团和文艺队就开始走进乡镇、社区、学校、机关、军营、厂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活动,将送文化下乡活动向制度化、经常化方向不断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看戏、看电影、看书难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各级公共图书馆在保证56小时开馆服务的同时,开展设立流动图书借阅点送书上门、集体借阅、预约续借、残疾人走进图书馆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开展送文化信息资源进学校、社区、机关、企业活动;“三下乡”、“四进社区”送图书活动累计送书和碟26000多册。流动图书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免费开放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我市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财力有限,至今未配套流动图书车,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为我市配套流动图书车,加强流动文化服务策划、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秀的文化产品的文化服务。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关爱,衷心期盼您今后给予我们工作上更大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巴彦淖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0年9月10日